綠化樹木移植施工實操標準 二維碼
339
移植綠化樹木,以陰而無風天最佳;晴天宜11點前或15點以后進行為好。先檢查樹穴,土有塌落的坑穴應適當清理。 一、配苗或散苗 對行道樹和綠籬苗,移植前應再進一步按大小進行分級,以使所配相鄰近的樹木保持移植后大小趨近一致。尤其是行道樹,相鄰同種苗的高度要求相差不過50cm,干徑差小于1cm。按穴邊木樁寫明的樹種配苗,做到“對號入座”。應邊散邊移植。對常綠樹應把樹形最好的一面朝向主要觀賞面。樹皮薄、干外露的孤植樹,最好保持原來的陰陽面,以免引起日灼。配苗后還應及時按圖核對,檢查調正。 二、綠化樹木種植 1、裸根苗的種植。一般兩人為一組,先填些表土于穴底,堆成小丘狀,放苗入穴,比試根幅與穴的大小和深淺是否合適,并進行適當修理。行列式種植,應每隔10~20株先移植好對齊用的“標桿樹”。如有彎干之苗,應彎向行內,并與“標桿樹”對齊,左右相差不超過樹干的一半,這樣才能整齊美觀。具體移植時,一人扶正樹木,一人先填入拍碎的濕潤表層土,約達穴的1/2時,輕提苗,使根呈自然向下舒展。然后踩實(黏土不可重踩),繼續(xù)填滿穴后,再踩實一次,最后蓋上一層土與地相平,使填之土與原根頸痕相平或略高3~5cm;灌木應與原根頸痕相平。然后用剩下的底土在穴外緣筑灌水堰。對密度較大的叢植地,可按片筑堰。 2、帶土球苗的種植。先量好已挖坑穴的深度與土球高度是否一致,對坑穴作適當填挖調正后,再放苗入穴。在土球四周下部墊入少量的土,使樹木直立穩(wěn)定,然后剪開包裝材料,將不易腐爛的材料一律取出。為防移植后灌水土塌樹斜,填入表土至一半時,應用木棍將土球四周砸實,再填至滿穴并砸實(注意不要弄碎土球),做好灌水堰,最后把捆攏樹冠的草繩等解開取下。 三、立支撐 對大規(guī)格苗(如行道樹苗)為防灌水后土塌樹歪,尤其在多風地區(qū),會因搖動樹根影響成活,故應立支柱。常用通直的木棍、竹竿作支柱,長度視苗高而異,以能支撐樹的1/3~1/2處即可。一般用長1.7~2m,粗5~6cm的支柱。支柱應于移植時埋入。也可移植后打入(入土20~30cm),但應注意不要打在根上和損壞土球。立支柱的方式大致有單支式、雙支式、三支式3種。支法有立支和斜支,也有用細鉛絲縛于樹干(外墊裹竹片防溢傷樹皮),拉向三面釘樁的支法。 單柱斜支,應支于下風方向。斜支占地面積大,多用于人流稀少處。行道樹多用立支法。支柱與樹相捆縛處,既要擁緊又要防止日后搖動擦傷干皮。捆縛時樹干與支柱間應用草繩隔開或用草繩卷干后再捆。用較小的樹木作行道樹時應圍以籠柵等予以保護。 四、移植后管理 綠化樹木移植后管理,包括灌水,封堰及其他。移植后應立即灌水。無雨天不要超過一晝夜就應澆上頭遍水;干旱或多風地區(qū)應加緊連夜?jié)菜?。水一定要澆透,使土壤吸足水分,并有助根系與土壤密接,方保成活。北方干旱地區(qū),在少雨季節(jié)植樹,應間隔數(shù)日(3~5d)連澆3遍水才行。澆水時應防止沖垮水堰,每次澆水滲入后,應將歪斜樹苗扶直,并對塌陷處填實土壤。為保墻,最好覆一層細干土(或待表土稍干后行中耕)。第3遍水滲入后,可將水堰鏟去,將土堆于干基,稍高出原地面。北方干旱多風地區(qū),秋植綠化樹木干基還應堆成30cm高的土堆,才有利防風、保墻和保護根系。在土壤干燥,灌水困難的地區(qū),為節(jié)省水分,可用“水植法”。即在綠化樹木入穴填土達一半時,先灌足水,然后填滿土,并進行覆蓋保墻。綠化樹木封堰后應清理現(xiàn)場,做到整潔美觀。設專人巡查,防止人畜破壞,對受傷或原修剪不理想的枝條進行復剪。 |